子曰:「學如不及,猶恐失之。」

(十七)子曰:「學如不及,猶恐失之。」


【恒實法師講解‧編輯部補註】

儒教裡邊常常勸人家要學,這個「學」,不是單單語言文字上的學問,也就是說,不是單單能說出來、或者能記得住的「記問之學」。這個「學」,就包括「實行」在裡面。如果我們要真正明白,為什麼孔老夫子、孟子,以及所有真正有學問、有德行的賢人,都重視「學」這一個法;

我們只要看看那一個「學」字,就可以明白它這個重要性。為什麼?就是說一個真正有學問的人,怎麼樣恭敬學問,怎麼樣恭敬有知識、有道德、有實行的學者。那個「學」字是怎麼呢?就是這上邊有兩隻手,把那個所學到的捧在頭頂上;下邊有一個「子」,可以說是弟子,可以說是孩子。意思就是把學問看得很重要,要捧在眉心之間,常常不忘了它。

所以,【子曰】:孔夫子才說,【學如不及】:學習知識的態度,就猶如「不及」──趕不上。趕不上什麼呢?趕不上學問日新月異地進步的速度。俗話說:「學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。」就是發明了這層意思。你逆水行船,若是不加倍用力地往上游划去的話,水勢往下沖擊的力量是很大的,你才進一尺又被沖退三尺,不但永遠到不了上游的源頭,甚至可能被浪花打破、打翻了船,還可能就滅頂──淹死了。好像「活到老,學到老,還有三分學不到。」這就是說,所學到的真理是重要的,要把自己放在這個學問的下邊。為什麼呢?因為好像不及,知道你就學一輩子,也都還有更新的知識、更深層的道理,所以研究不完,也學不會、參不透所有的真理。所以你若是能「學而時習之」,努力求學;每天把當天所學的再溫習、溫習,從而領會出更新的、更深一層的道理,你就不會失之了!

那麼努力求學,用個怎樣的心態呢?

【猶恐失之】:好像害怕丟失了寶貝似的。這個戒慎的、畢恭畢敬的態度,是現在西方所需要的。西方人所缺乏的,是實行。所學到的道理,真正在實際上用;這是東方那麼多先輩所明白的一種求學的態度,現在是我們西方人慢慢地學會的。因為現在這個知識太多了,用電腦你就很快可以下載出一大堆,幾個圖書館裡邊所有的知識,就在你的手指底下,一下子都可以打出來。可是能真正實行、能真正明白一個真理的,簡直像鳳毛麟角,太少了。為什麼?就是不恭敬這個道理的太多了,這也是因為貪心在作怪。

那麼說:「子路有聞,未之能行,唯恐又聞。」(編按:出自《論語‧公冶長第五》之第十四章)子路是個重視實行的人,學了一樣,一定要弄明白了它,然後去實行;否則就寧可慢一點,不馬上再去學新的知識、新的道理。這就是個務實,就是不貪!所以我們來學古代的聖賢所應該有的態度,對於這個真理、對於所學會的文字要畢恭畢敬,就好像放在頭上邊、放在眉毛之間。這就是「學」那個字所要教我們的,所以「猶恐失之」。好像孔子的弟子對孔子的道就「拳拳服膺」,一得到就不願意放下;因為真理是你一明白,就有一輩子的受用。所以我們現在知道了這個道理,若能馬上信受奉行,也不算遲了。


出處:

https://www.drbachinese.org/online_reading/sf_others/confucius_analects/confucius_analects_08.htm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