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奚不曰:『其為人也,發憤忘食,樂以忘憂,不知老之將至云爾。』

 (十八)葉(ㄕㄜˋ,shè)公問孔子於子路,子路不對。子曰:「女奚不曰:『其為人也,發憤忘食,樂以忘憂,不知老之將至云爾。』」


【恒賢法師講解】

有一天,「葉公問孔子於子路」。那個「葉公」本來是不應該稱「公」,就是自己僭稱,他在楚國只是一個大夫。他姓沈,名字叫諸梁,字叫子高。他所住的地方就是「葉(音社,ㄕㄜˋ,shè)」,就是他的食邑。可是他僭稱「公」,這是不應該用的。

他問孔子的弟子子路,關於孔子的事。子路平時很快會答覆人,可是他在這時候不答覆。可能是因為那個葉公是很奸佞的一個人,所以子路不想理他;也可能那個葉公所問的問題,態度很不相當的,所以子路不知道怎麼答覆好。(上人:子路是個冒冒失失的人,他那時候根本就不知道怎麼答覆好。好像有人問妳師父是什麼人,妳也不知答覆,一樣的。)我想子路是因為有一次答覆錯──就是在陳國那個事情,他答覆那個范丹就答覆錯;可能現在他知道,就不答。(上人:他沒有智慧。)

孔子就說「汝奚不曰」:你為什麼沒有說?「其為人也」:他是這樣的人──就是孔子是這樣的人──是怎麼樣?就是「發憤忘食」:我的老師很熱心地做他的工作,教化人也好,研究古代的事情也好,無論做什麼就是很熱心的、很精進的,所以連吃飯都忘了。他也「樂以忘憂」:他很快樂做他應該做的,不覺得是什麼困難,也不憂愁;有可以憂愁的事情,他也不憂愁,就把一切憂慮都忘了。「不知老之將至云爾」:就連那個「老」都忘了,他也不知道自己就快變成一個老人,也快要死了,如此而已!孔子就對子路說:「你就這樣的答覆他,你為什麼沒說?」可是子路他沒想到那個地方。(上人:為什麼他沒想到?)因為子路好像弟子我,就沒有智慧。他沒有智慧,他愚癡。(上人:像子路似的。)弟子不會答覆。(上人:喔!這樣子?妳沒有子路那麼勇的,子路是很有勇氣的。)


【陳居士講解】

「葉公問孔子於子路」:葉公是楚國的大夫,他是「葉」這個地方的縣令。「公」是他自己自稱的──本來他沒有資格作「公」,可是因為「葉」那個地方是在楚國的北方,他的權力很大,就自己僭稱「公」了。當時的楚國是新興的強國,附近的小國家比較弱的,都要聽楚國的話。當時,孔子是在陳、蔡那兩個小國家之間,就在葉縣的附近,所以孔子禮貌上就要去拜訪這個葉公。孔子就先派他的學生子路去拜訪葉公,希望見到葉公──這也許可以讓葉公介紹孔子給他的君王楚昭王。

這一段是講子路去見葉公的時候,葉公就問子路,孔子是個怎麼樣子的人?當然,原來的話是怎麼樣子,我們不知道;總而言之,子路就沒有回答。

孔子就說:你為什麼不說你的老師是一天到晚就是教學,他若是沒有所得的話,就發憤得連吃東西都忘記了;可是他一得到了學問上面的領悟,就開心得不得了,連所有的憂慮都忘記了。他一天到晚在念書跟教學之中,很快樂地過,還不知道他老年都已經到了。

那為什麼要講這一段話呢?因為孔子周遊列國,帶了很多學生;雖然很多人都非常敬重他,可是也有很多對政治有野心的人對他是非常地懷疑。所以孔子講這段話,就是表示:那個老夫子,他一心只是在教學上面教育人,並沒有野心要搶你們的位子。

經過這一次,三年以後,孔子就見到楚國的昭王;昭王本來預備要送七百里地給孔子,可是他的宰相令尹子希馬上就反對。子希就跟楚昭王講:君上你要注意!您有沒有一個外交的人才像子貢那樣?您有沒有一個總理能夠像顏回一樣的好?您有沒有一個大將像子路那樣勇敢的?您假如沒有這樣的人,那您封地給孔子,孔子懂得三王的律法,懂得怎麼治理天下,他又有那麼多學生,都是很能幹地幫助他。假如您給了他封地,楚國以後子子孫孫,是否還能夠保有您佔領來的那幾千里地?

因為楚國原本是一個很小的地方,只有五十里地;周朝的天子封楚君為子爵,這在諸侯是很小的一個位子。後來楚國一代一代地侵略了很多的地方,就變成有幾千里的地,楚君就向周朝天子要求升為公爵;可是周朝的天子不答應他,他自己就自稱為「王」。就因為自己稱王,所以他那所有的大夫也自己稱「公」,這就是葉公為什麼也叫「公」。

(編按:楚,羋氏,早在殷商時已形成部落;到周成王時,才被封為子爵,位列諸侯。以後歷代君主不斷擴張,周宣王時,更吞併了圍堵楚的江漢諸姬姓國,版圖益增。至周平王東遷,中央式微,楚國更乘機擴張;周桓王時,楚君不滿國大爵小,就攻打姬姓的隋,要脅周天子晉陞自己為公爵,遭拒;楚君就併吞隋,並於西元前七○四年,自己僭稱為「王」,即楚武王。其後代就此都自稱「王」,但是在孔子的春秋之筆下,仍貶稱楚君為「楚子」,不稱「王」。)

後來楚昭王果然聽了他那個宰相的話,就沒有封地給孔子。但很不幸的,在那年的秋天,楚昭王就被打死了。所以孔子就只好帶著學生再到衛國去──就是上次我們講的,到衛國那個父子相爭的地方去。


【上人講解】

【葉公問孔子於子路】:葉公向子路打聽孔子是怎樣的一個人。【子路不對】:子路當時就沒有回答。

【子曰】:孔子聽了就說,【女奚不曰】:你為什麼不說,【其為人也】:他的為人啊,【發憤忘食】:發憤,就是讀書,就是在學習;也不是說怎麼樣旁的事情,他就是一個讀書人,發憤來讀書。因為讀書,把什麼都忘了,其它都不注意了;不單這個食,一切一切他都忘了。【樂以忘憂】:因為他讀書讀到得書中的趣味了,所以他高興,就不知道憂愁了;不單不知道憂愁,【不知老之將至】:連自己年紀老了都不知道了。【云爾】:你這麼對他說就夠了嘛!

陳居士說得不錯!那時候一般的人都忌妒孔子,就怕他得了地位,得了權力,他們就都倒下去了;所以到處啊,人是恭敬他,但是又妒忌他。周遊列國,到處受人的歡迎,但是沒人敢用他。為什麼呢?就是因為這一班人是什麼人才都有,各國家的君王是願意用他,可各國家這些個官吏、這些個政府的要員都不願用他;因為若是一用他,就怕他們自己沒有地位了。因為這樣子,所以孔子周遊列國,到處都沒能發展他的抱負。

出處:

https://www.drbachinese.org/online_reading/sf_others/confucius_analects/confucius_analects_07.htm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