邪惡的本身,就包含了——不講信用!

站在利益的角度考量,有時,人們會為了自己的利益,而遷就惡人,選擇跟惡人合作,或是幫著惡人為虎作倀。

而這類人,往往會出現被人利用完了就扔,乃至被坑慘的情況。非但沒有得到原先許諾的好處,甚至還賠了個精光。

為什麼會這樣?

因為當一個人長期習慣於利益的思考模式,就會忽略道德良知。

假設你的思考模式,是習慣於道德良知,那麼,碰到這類情況,你馬上第一反應就是:對方會不講信用,即便許諾再多的利益,都是騙人的。

為何?

因為信用是道德的範疇。一個人習慣於道德良知,即是習慣於信用,習慣於講信用的人,又怎會想不到「信用」的問題?

正因為不習慣道德良知,所以在被利益誘惑的當下,才沒能想到「信用」問題。

譬如老師讓學生背誦一篇古文,該學生由於背誦的不熟練,背到一半,就忘了下一句,卡在那裡了!對道德良知的生疏,也是如此。

有些人認為道德良知沒用,不,不是的,不是沒用,而是你看不見道德良知的用處。

因為站在不同的角度,所看到的風景,是不一樣的。

譬如范蠡和文種。

文種站在「貪心」的角度看,看到的是美好的未來。

范蠡站在「不貪」的角度看,看到的則是危險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