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費模式與付費模式,哪個更好?

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,需要先設定兩個詞:實體產品、虛擬產品


在傳統商業,或者講實體商業的時代,商業的流程就是簡單的:我給你錢,你給我物品。

而在互聯網出現之後,虛擬產品的大量誕生,隨之而來的,便是免費模式的流行。


為何會這樣?

個人認為,「實體產品」與「虛擬產品」的成本計算方式,不一樣

比方一個茶杯,每一個具體的茶杯,就必須付出一定的成本,哪怕進入機械化生產,少了人力的成本,可至少,材料成本,也是必須計算在內的

所以,一件物品,哪怕再便宜,只要價格低於材料成本,那就是虧損了。

但虛擬產品不一樣,虛擬產品具有可複製性。

例如office軟件,他在初期,有一定的成本,就是開發團隊的人力成本。而只要產品一誕生,該軟件,即可複製一千份,一萬份,乃至十億、百億。

之後所複製出來的copy版,成本是0,但價格卻可以賣幾百塊,甚至可以按月付費,按年付費。


正因為實體產品和虛擬產品的成本計算方式不一樣,所以營銷的方式上,也有所不同。

實體產品很難用免費模式,因為一定會虧損。

而虛擬產品不一樣,其成本集中在初期的研發,之後因為產品的「可複製性」,每一件copy出來的虛擬產品,成本都是0。

也因此,虛擬產品,可以使用免費模式。而使用免費模式的好處就是,可以在短時間內,快速獲得大量的用戶。


不過,只要是商業行為,就肯定是要盈利的,即便免費模式,也不例外。

但盈利的方式,也發生了變化。

傳統的實體產品,跟用戶的交易,很簡單:我賣給你商品,你給我錢。

虛擬產品則是變化多端。

以google來舉例,Google給用戶提供免費的搜索引擎服務,他賣的則是廣告。

對於「廣告」這兩個字,換個講法,就是:其他產品的曝光。

再精確的理解,就是:

譬如小王去街上賣燒餅,吆喝聲招攬客戶。廣告就是吆喝聲,Google所做的,就是承包了大家的吆喝聲


所以,免費模式,以及付費模式,到底哪個更好?

個人認為,無法具體講哪個更好,只是場景發生了變化,商業模式,也跟著發生了變化。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