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曰:「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也?大車無輗,小車無軏,其何以行之哉?」

(二十二)子曰:「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也?大車無輗,小車無軏,其何以行之哉?」


【上人講解】

這個「車」字讀「居,ㄐㄩ,jū」,你們讀書的人應該知道!孟子,姓孟,名軻,字子車(音居,ㄐㄩ,jū);不是子車(ㄔㄜ,chē),這個應該是要懂得讀的。所以你念了很多書,一念,念的音不同了,人家就知道了:「哦!你這盡念白字!」好像寫字,這中國字很欺負人。你寫得一手好字,就算你不認識字的,他也認為你這個人是很有學問了;你寫字若是寫得不好,你就是認識再多字,他也覺得你沒有「材料」了!所以字體一定要寫好。

字體怎麼樣謂之「好」呢?字體本來有「歐、柳、顏、趙」等不同。歐,就是歐陽詢;柳,就是柳公權;顏,是顏真卿;趙,是趙孟頫;這四大家寫字寫得都非常好。趙孟頫的字,是又有肉又有骨頭;柳公權的字,是有骨頭沒有肉;顏真卿的字,是有肉沒有骨頭,好像是很胖的,但是那裏頭包著骨頭不露;歐陽詢的字,寫得很秀麗的:這都是很好的字體,這四大家,各有所長。

我們學中國文學,要把字練習得很端正的,所謂「一筆不茍」,就是一筆也不要叫它敗筆,也不要馬馬虎虎就把它一筆寫完了,這不能馬虎的。所以學中國字,要謹慎注意,你就是文章作得再好,再怎麼樣,你字寫得不好,你考狀元也考不上的,所以一定要寫好字。中國字有小楷,有大楷;大楷就寫大字,小楷就寫小字。小字有所謂的「蠅頭小字」,字就像那個蒼蠅頭那麼大,一個字一個字的,但是都是一筆不茍,清清楚楚的。所以這是學習中國文化才有這樣子的情形。

【劉果濟居士講解】

「子曰」:孔子說。「人而無信」:做人一定要有信用;如果說話不算數沒有信用,「不知其可也」:不知道他如何。人一定要有信用,沒有信用的話,就不知道他能怎麼樣?好像大的車沒有輗,小的車沒有軏。車前邊有塊橫木頭,拉著好推車走;假如車沒有這個東西,「其何以行之哉」:它怎麼能走呢?就好像人一定要有信用,沒有信用的話,一定是行不通的。

【上人講解】

很好!Very good! 我再簡單地講一講。經過我們這個劉老夫子給解釋得很好,所以我就省了很多力氣。 

【子曰】:孔子說,【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也】:做人一定要重信,還要重義。信,就是信用;不失信於人,就是不打妄語;你若無信,就是打妄語了。所以說你若盡打妄語,那麼誰也不相信你了!誰見著你,都說:「嘿!這個人講話都是假的,不實在的。」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,沒人相信他,不知道他能幹什麼,他做什麼事情也行不通。

【大車無輗(ㄋㄧˊ,ní),小車無軏(ㄩㄝˋ,yuè)】:就像那個大的車上邊沒有輗的小木頭,又像那個小車沒有那個軏。輗雖然是小木頭,可是也是很重要的;小車雖然是小,但是若沒有那個軏,車就不可以停住。這個「輗」,它的作用是往前拉;那個「軏」,大約就是要停住,馬要停哪兒,駕駛者一碰那個木頭,坐到那木頭上,車就站住了,好像是這樣子的。

(編按:「輗、軏」均為車衡上連結車轅之小木頭,今稱之「活塞」。大車,謂載貨之牛車,用一牛;雙直木接車廂兩側,謂之「轅」,雙轅另一端架以橫木,謂之「衡」;衡中央另挖出半圓缺口,乃用以套牛頸駕車者;固定衡兩端接轅之口者為「輗」。小車則用二馬,單轅連接車廂正中位置,另一端上屈,以軏將轅固定在衡木中央之口,兩馬分繫於轅兩側之橫木以平衡之。若無輗、軏分別固定大小車之轅與衡,則兩車均寸步難行矣!)

【其何以行之哉】:不管什麼,就是能走、不能走的一個問題,行得通、行不通的一個問題,就是有人相信你、沒有人相信你的問題。你若有信用,就有人相信你;你若沒有信用,就沒人相信你。有人相信你,你做什麼事情,都可以做好;若沒有人相信你,你做什麼事情也做不好。

出處: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