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曰:「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。」

(三十六)子曰:「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。」


【恒賢法師講解】

孔子說,「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」,就是說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的地方。坦,就是很平正的意思;蕩蕩,就是寬廣的意思──這是指他那個相貌。君子不是在那兒很憂愁的、很憂憂慮慮的,不是在那兒發生什麼事情就好像害怕的、就不自在的,也不是不滿意就生氣的。君子就是常常好像沒有什麼煩惱的,是有浩然正氣的,是廣大的,是包容一切的,所以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就可以超然地過去了。

可是小人不同,就是「長戚戚」。戚戚,就是憂慮的意思,也是有一點常常不高興的樣子。常常自己注意自己太多了:我怎麼樣子,我是不是會吃虧的?我是不是失去我的利益的?人對我怎麼樣子?若別人對自己有一點不客氣,就放不下了。那麼樣子,就是小小氣氣的。

所以在中文,可以用「浩然正氣」和「小氣」來比較這兩種人的氣量:一個是小的,一個是大的──這就是不同的地方。好像盡看小的地方,看自己那個範圍的,就是小人;所以憂愁,就是因為自私自利。可是君子不是這樣子,君子就是想大體的,想要大家都怎麼樣得到利益,不是想要自己的利益。所以兩者有不同的地方。孔子說的「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」這句話是很通行的。

是不是君子和小人就是兩個人?我想不是。我們每一個人,就比較來說,有往君子的路上走的時候,也有小人的時候,就是看我們的心量怎麼樣子。如果用小氣的心,就是變成一個小人;如果用一個大的心,就可以開始做一個君子。

(恒賢法師翻譯時,上人插話說)這是兩個。你學、讀書,這個人是一個人;那兩個,是兩個樣子。你願意學哪個樣子的?你這兩個model、兩個樣子,你願意學哪個,你就是哪一個。所以總共是三個人,不是單單兩個人;那兩個人是個model,是你的榜樣。你自己願意學君子,就學君子,願意學小人,就學小人;你學君子,就是君子,你學小人,就是小人。那個君子的樣子就是坦蕩蕩的,那個小人的樣子就是長戚戚的。

【上人講解】

【子曰】:孔子說。這一段更看得出來,我們修行人,你一天到晚憂心忡忡的,在那兒自己又打這個妄想,又打那個妄想;這就是一種小人的心,總怕我吃了虧,總怕我得不到利益。貪名、貪利、貪地位,這都是一種小人的心理;再貪吃的,這更是小人的行為。
【君子坦蕩蕩】:這個「坦蕩蕩」,就是常常快樂的樣子,心裏什麼憂愁都沒有,很開朗的。蕩蕩,就是開朗,性情很豪爽,沒有絲毫自私自利。就是大公無私的心,至誠至正不偏的心;一舉一動,都是為大眾做著想,都是要利益人而不是利益自己。一個人,他一舉一動為大家做著想,這個人就是個君子;一舉一動盡為自私自利,為自己做著想,怕自己吃了虧,怕自己沒有佔便宜,這就是個小人。

【小人長戚戚】:小人他常常的──不是偶爾的,常常面上都變成「徙置區」(編按:香港一九五○年代的政府廉租屋),七八家子都搬到一起了;總是那麼眉頭皺皺著,那麼不快樂的樣子。心裏總是憂愁,總是有所思慮,這就是什麼?就是自私自利,就是總覺得人家對不起自己;為自己的名那麼憂心戚戚的,為自己的地位憂心戚戚的,為自己的一切事業憂心戚戚的,總是在那兒憂愁,愁眉不展的樣子,總是心裏嫉妒、障礙、怨恨。這若是在那個五行性裏來講,「恨、怨、惱、怒、煩」這五個字都充滿了;也有恨人的心,也有怨人的心,也有惱人的心,也有怒人的心,也有煩人的心,都具足了。

為什麼他具足?就因為他自私自利。他若能大公無私,這些個問題都沒有了。妒忌障礙,就自己總覺得不舒服、不快樂,和自己在裏邊那兒總鬥爭。那個妄想──喔!就像海的波浪那麼多;左一個來了,右一個來了!那個妄想沒打完,另外一個妄想又起來了;這個妄想還沒打完呢,另外的妄想又起來了。心裏頭像那海波浪那麼洶湧,唉!你說怎麼能快樂?怎麼能平靜?

由這個就知道,「君子坦蕩蕩」,他心裏什麼也沒有的,也沒有妒忌,也沒有障礙,也沒有求名求利的心,一絲毫自私都沒有。你若沒有自私,你愁什麼?憂什麼?怕什麼?沒有可怕的,沒有可憂的,沒有可愁的!你為什麼心裏總不快樂?就因為那個「又怕、又愁、又憂」在那地方充滿了自己,滿腦子裏邊都是恨、怨、惱、怒、煩,都是那個習氣毛病在裏頭。你們各位想一想!

那麼這樣子,自己的五臟六腑都受傷了!因為不停在那個地方打妄想,就好像機器在那兒轉,晝夜不停的,甚至於在睡覺的時候都在打妄想,所以他就「長戚戚」了。就是這個!人家是大公無私,你這個是自私自利,所以你一點快樂都沒有!方才沒說嘛,總是那面上七八家子搬到一起,擠得沒有地方、沒有路走了!

出處: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