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曰:「唯仁者,能好人,能惡人。」

(三)子曰:「唯仁者,能好人,能惡人。」


【上人講解】

【子曰】:孔子說。【唯仁者,能好人,能惡人】:這個「仁者」,是有智慧的人,又是能以利益人的一個人。好,讀作「浩,ㄏㄠˋ,hào」,就是歡喜;好人,就是歡喜幫助人;惡,讀作「勿,ㄨˋ,wù」,就是疏遠的意思;惡人,就是不幫助人。只有那種真正有智慧的人,他因為有智慧,能以認識或者很清楚如何幫助他所幫助的人,也能以疏遠他認為不該幫助的人,而且恰到好處。恰到好處,也正是不會不適當,不會有所偏了。

譬如,應該幫助的人,你不幫助,這是個偏;不應該幫助的,你又要去幫,要去利益他,要對他很好的,這也錯了。那麼不應該疏遠的人,你若是疏遠他,這也是沒有智慧;沒有「仁愛人」的心,是沒有智慧的人。你若有智慧,對這個人,在好人、惡人裏頭又要分析,在平時看他的品行怎麼樣?所以我們人要「視其所以,觀其所由,察其所安」。「視其所以」,視,就是看看他;所以,他所以然的原因是幹什麼?「觀其所由」,看看他平時一切的言行、動作、品德怎麼樣?要看看,觀他究竟是盡做一些個什麼事?「察其所安」,他的宗旨是什麼?他的目標是什麼?看一看!「人焉廋哉?人焉廋哉?」他怎麼能藏得住呢?他藏不起來的。

所以這個「仁」,你一舉一動、一言一行啊,你做一件好事,在你那面上也露出來;做一件不好的事,在你面上也露出來。你這個面,你自己是不認識,可是你有德行、沒有德行,你是黑暗、是光輝,是聰明、是愚癡,別人一看就知道了;你若會觀察人,那麼你一觀察就知道。所以要有「知人之明」,知人之明就是一種智慧;你沒有智慧,就不知道。

所以這就是先要有「仁愛人」的心,這個「仁」是愛護人,愛護其他人的「仁」。他能知道這個人的品行怎麼樣,所以他若是疏遠這個人,是恰到好處;他幫助這個人,或者親近這個人,也是恰到好處,不會弄錯了。真正有仁愛心的人是這樣的。

出處:

https://www.drbachinese.org/online_reading/sf_others/confucius_analects/confucius_analects_04.htm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