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曰:「士志於道,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。」

(九) 子曰:「士志於道,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。」


「子曰」,「士志於道」:士,就是讀書人;古來讀書的人,都叫「士」,士人。那麼有志於道,就有不志於道的,我們要看成相反的一面。什麼叫「志」呢?「志」就是我們人的一個目標,一個方針,一個宗旨,一個計劃;我們願意做一個什麼事情,我們一定要有始有終把它達到了。當時讀書的人都是「志於道」,這個道,就是做人之道;不是成佛之道,也不是成神之道,就是成人之道。

為什麼呢?因為儒教就想教人把人做好了;道教就講,你要成為一個神仙,修到長生不老;佛教是教眾生成佛。那麼都叫「道」,所以道與道不同。讀書的人,有的志在學著做人,有的就學著要做鬼,不學著做人;做鬼,就每一件事情都想自己得到利益,得到好處。做人,就要利益他人,這正是一個相反。

「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」:做人,就不要討厭粗惡的飲食和粗惡的衣服。這個「惡」並不是壞,就是不值錢的、沒有價值的,很便宜的、很粗糙的;這種粗糙的飲食,是沒有什麼味道,這種粗糙的衣服穿上是不美麗。那麼他想學著做人,就不應該討厭這種粗糙的衣服和粗糙的飲食。志於道,就是學著怎麼樣做人。

「恥」,就是覺得很羞恥。穿著粗糙衣服,覺得也不漂亮、不美麗,不夠派頭;吃粗糙的飲食,他也覺得不夠營養,對身體不好,很見不得人了。這就是我相很重的,也是利益自己;在這兒若不以為羞恥,這就是存心利人了!

他要是存心以吃粗糙的飲食、穿粗糙的衣服為羞恥;這樣的人,你沒有法子和他研究做人的道理了。沒有法子!為什麼呢?他這種的心量是自私的、是自利的、是有所求的、是貪的、是爭的,這萬佛城六大宗旨他都犯了,你說這還和他說什麼?


出處:

https://www.drbachinese.org/vbs/publish/538/vbs538p018.pdf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