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曰:「興於詩,立於禮,成於樂。」

(八)子曰:「興於詩,立於禮,成於樂。」


【陳居士講解】

這一章是孔夫子教學生們跟後學的人,怎麼樣子「立身成德」的方法。先講「興於詩」:這個「詩」,就是指當時的詩歌,就是好像現在的唱歌一樣,幾乎男女老幼大家都會唱一點的,所以那些詩非常的興盛。這個詩呢,有時候很多語言講不出來、寫不出來的東西,在詩裡頭就可以表現。所以孔夫子說:「不學詩,無以言。」(編按:見《論語.季氏篇第十六》之第十三章)你假如不學詩,你根本就不會講話。所以開始向學的時候就應該要學詩,能使你自己以後辯才無礙。

第二個就是「立於禮」:這「禮者,天地之序也。」(編按:此段之「禮者」與下段之「樂者」,皆出自《禮記‧樂記》。「樂者,天地之和也;禮者,天地之序也。和,故百物皆化;序,故群物皆別。」)禮就是天地之間的一個程序,以恭敬跟謙順為本;同時它有很多細節,就是還有那個節文、度數,分別詳細地說明。就是說有些地方你應該要節制的,有些地方你應該要加一些裝飾的,有的地方有一定的度數——就是高低的度數;有的地方有那個數目,有多少數目都有限制。所以在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間,甚至於到那個祭典或很大的社會的典禮裡頭,也都有一定的數、一定的限制;使一個人能夠在家裡頭就做一個規規矩矩的人,能夠修身、齊家,而到社會上就可以治國、平天下。而且因為你有所節制,所以能夠「有所為,而有所不為」,使你不為境界所轉,對任何的引誘可以不受、不動。所以這一個人的一生,想要建立他的人格,一定要有禮。

第三是「成於樂」:「樂者,天地之和也。」就是天地之間的和諧,才是一種音樂。《禮記》的〈樂記〉上面講:

知聲而不知音者,禽獸是也;
知音而不知樂者,眾庶是也。
唯君子為能知樂。

「知聲而不知音者,禽獸是也」,你光知道發出一點聲而不知道音調的,那個人只是禽獸而已。「知音而不知樂者,眾庶是也」,光知道一點音調,可是不知道音樂的話,那只是普通老百姓而已。「唯君子能知樂」,只有君子才能夠知道、懂得音樂。所以「樂」是非常重要的。古時候的樂,有五音十二律。五音就是「宮、商、角(ㄐㄩㄝˊ,juéj)、徵(ㄓ,zhī)、羽」,代表「君、臣、民、事、物」五種;宮為君,商為臣,角為民,徵為事,羽為物,不能隨便弄錯了。假如五音和諧,就表示政治和世界也是很和平的。所以音樂對一個人、對於國家、對於社會,都是非常的重要。
還有,「知樂則幾於禮矣!禮樂皆得,謂之有德。德者,得也。」你懂得音樂的話,幾乎就已經懂得禮儀、禮貌了,那個就是禮節了。假如是你「禮」跟「樂」兩面都得到了,你可以說是有德行的人。有德行就是「得」,你得到德了。那麼所謂「德」呢,「德者,性之端也;樂者,德之華也。」一個人性格最高的一點,就是德行;而那個「樂」,就是德的上面那麼一朵華。(編按:以上所引者,皆出自《禮記‧樂記篇》。)

所以「樂」對一個人人格的建立,是非常非常的重要。好像孔子聞「韶樂」,就說盡美又盡善,那就是最上乘的樂。所以要建立一個人的人格而成德,一定不能缺少樂方面的知識。

【上人講解】

「興於詩,立於禮,成於樂」,是孔夫子教導人成德的方法。詩是人的一種心聲──心裡所想的,發之於言,言而有文,這叫「詩」。這個「詩」,古來人有很多的解釋法。那麼詩有一種歷史性,所以說:「詩者,史也。」它是一種代表歷史性的歌曲;又者,「詩者,事也。」詩就是描述當時的事情、當時的風俗人情,反映一切老百姓的思想。又者,「詩者,時也。」詩就代表當時國家的制度、設施;在那個時候,人所寫的這些詩,就反映出老百姓在做什麼。好像當時在春秋的時候,所有的詩都流入談情說愛的這種流弊裡頭;因為這個,所以孔子才「刪詩書」。當時的詩歌是很多很多的,孔子把這幾千首詩選擇出來最好的三百篇;有一句話說:「詩三百,一言以蔽之,思無邪。」可是最好的裡邊,也都不免還有一些個淫奔之詞。

由這個我們知道,當時的人行為是怎麼樣子。在列國時代,人的行為就和現在人的行為差不多,都是男女很無拘無束的,這麼非常的浪漫;所以寫出那種詩,也都是一種浪漫的詩。可是我們佛教徒,我們要知道:「萬惡淫為首,死路不可走。」你若是有淫欲的思想,這就是想要死呢!這就是想要下地獄呢!所以古來有很多的人都是從這條路上走,那麼現在都在地獄裡了;這些個人都在地獄裡,你還要跟著學他們這種行為去向地獄裡跑,這是愚不可及的。所以在昨天我說,我們學佛的人,最壞的就是有淫欲心,最沒有用的就是這個淫欲心,最墮落的就是這個淫欲心!

無論男的女的,你若有一種淫欲心在裡頭,絕對不能修行的。你一天到晚不是這個麻煩,就是那個麻煩;不是這個病來了,就是那個病來了;總而言之,你沒有不生煩惱的時候,沒有快樂的時候。你追求這個淫欲,就在那個地方憂愁、思慮、打妄想、睡不著覺,吃東西也沒有味道,都是因為這個淫欲心!所以說修行若是不斷淫欲,沒有法子成道的。《楞嚴經》上說得明明白白:「淫心不除,塵不可出。」

你想要修行,不論出家人、在家人,你若是不把這淫根拔掉了它,你不把這個淫心斬斷了它,你不用這個智慧寶劍把這個淫欲的念頭徹底把根給斬斷了它,你是不能脫出輪迴的!就這一點,旁的都是沒有那麼厲害,就是這一個色!色欲你不斷,你想修道,無論你用功,你幹什麼,都沒有用的。說:「我什麼都能斷,就這個淫欲心我斷不了。」那你斷不了,就是往地獄裡跑,沒有客氣的。你什麼都不能斷,就能把淫欲心斷了,那你一定也會成佛的。就是這一點!你們各位啊,佛所說的三藏十二部、千經萬典,都是叫人斷淫;你淫心不除,譬如煮沙,欲其成飯,無有是處!

所以【子曰】:孔夫子就說。【興於詩】:詩歌可以興發起來一個人的情緒。但是你不要讀了詩,說:「『關關雎鳩,在河之洲;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』文王都要找一個姒氏來做太太,這個『男女居室,人之大倫』,孔子都這麼說。一定要找一個對象!」那你一定就找到地獄去!所謂「萬惡淫為首」,你要犯了淫戒,這就等於你殺了一萬個人似的,啊!殺一萬個人也不過如此。為什麼呢?你犯了淫戒,你是斷佛的種子;斷佛的種子,這不止殺了一萬個人,恐怕更多!所以無論男女,各位修道的人、學佛的人,一定要斷淫!我今天這是給你們開權顯實,再若不這麼痛下針砭和你們講,不把這個真的理給你們說出來,你們往地獄裡跑,那我救不了你們!無論哪一位,是年輕的、年老的,男的、女的,都要斷這個淫欲心;你斷淫欲心,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,得到真正的覺悟。你有頭髮那麼多的淫欲念頭在裡頭存在著,那你也不能真正開智慧;不能真正開智慧,就因為那個無明在那兒障著你,你沒有法子真正明白。

【立於禮】:這個禮是我們人立身處世的一種規範。我們要守規矩,你不守規矩就是沒有禮。說:「那個人非禮了!」非禮,就是他不合法了,不守規矩了。所以這個「禮」是節制的意思,要自己節制自己這種想入非非的思想。你沒有這種思想,那樣樣都合禮,樣樣都是對的;你若是盡打妄想,生一種淫欲念頭,吃飯也沒有味道,睡覺也睡不著,一天到晚這麼胡思亂想的,這絕對不能修行的。我今天給你們和盤托出,開門見山,要你們真正明白這個道理:你若是想修行,就要斷淫欲!你想下地獄嗎?那你就不需要斷;不過不要在佛教裡來混,趕快還俗去!你不還俗,在佛教裡混光陰,混吃等死,就這麼樣子,一天到晚的把光陰都這麼不知怎麼樣就過去了,這是最愚癡的行為!所以「立於禮」,就是要守規矩。

【成於樂】:這個音樂能陶冶人的性情。可是音樂有好的一面,也有不好的一面。好像現在那個搖滾樂,一奏的時候,把人都聽得天昏地暗,把頭腦都昏迷了;在那兒被人踩死、被人擠死、被人家推倒了摔死,都不知道呢!因為就糊塗了。糊塗什麼呢?就因為生這淫欲念頭;看那個搖擺的樣子,什麼都忘了。所以你看他們開那個搖滾音樂會,幾萬人在那裡頭,就死了很多人;這就是活下地獄──活著就下地獄了,不要等著死了。什麼叫「地獄」?你思想不快樂,一天到晚都是在憂愁、苦悶、煩惱之中;這就等於在地獄一樣,你那個精神已經落了地獄了!

所以各位要趕快猛醒啊!我們無論看什麼──就是《論語》、一切的書,我們要找出它那個要緊的地方、要緊的道理,就是叫人斷淫欲。孔子他不敢明顯地說叫人斷淫欲,因為他講的是世間法,講的五倫八德;他如果講這個,那麼就有點矛盾了。那麼我們佛教裡,要把這個道理徹底瞭解它;你能徹底把這個問題解決了,這就是開悟了。什麼叫「開悟」?你開悟不是開:「喔!我開悟,我上了天了;天上我又看著花園了,我又看著王母娘娘了。」那不是開悟的。你見著這個境界:「噯!我看見佛了,我看見放光了。」那都是在根塵那地方用功夫呢!所以真正開悟,就是一斷一切斷,一了一切了。

出處: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