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子去仁,惡(ㄨ,wū)乎成名?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,造次必於是,顛沛必於是。
(五)子曰:「富與貴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處也。貧與賤,是人之所惡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君子去仁,惡(ㄨ,wū)乎成名?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,造次必於是,顛沛必於是。」
【上人講解】
以後要講解啊,不是就那麼念和翻譯就可以了,不是只有這麼敷衍,也不是叫你guess(猜);你這麼馬馬虎虎地就只翻譯,而不說說它的意思,那不行的!你們都是這麼敷衍,說是不叫你們去亂揣測,你也不能就一點也不解釋,不拿出自己的意思。你可以講,你也可以想,但是你要想一想:你想的那個道理是正確不正確?是對不對?不能想入非非,要有根據的,有合邏輯學。
【子曰】:孔子說。【富與貴,是人之所欲也】:富貴是人人都歡喜的;可是,【不以其道得之,不處也】:你若是不擇手段──就是不合理、不合法,去販毒賣假藥、投機倒耙、走後門,這都叫「不以其道」;你不以其道去得到富貴,這都不要它。不處,就是不要它。
【貧與賤,是人之所惡也】:這「貧賤」是人人都不高興的事情;可是,【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】:這個「得」是得什麼呢?還是得到那個富貴,不是得到貧賤,因為你已經是在貧賤上。「不去也」,就不去這個貧賤。你這個「得」還是得到富貴,因為你在貧賤上,你不擇手段,投機拍馬、倒耙走後門、販毒、走私、賭錢,甚至於去打劫、搶偷,這都叫「不以其道」。如果不以其道,你就是再有機會能得到富貴,也是不去這個貧賤,還是要守在這個貧賤上。不去,就是不捨這個貧賤,而遷到那個富貴上邊去。
【君子去仁,惡乎成名】:這個「惡」,讀「烏,ㄨ,wū」的音,是個反問的詞,意思是說「怎麼可以,怎麼能夠」。這個君子若是沒有仁,怎麼會成一個君子啊?這根本就不會有這個「君子」的名;你再有這個名,這就是假面具,這就是偽裝,這就是你盡在那兒騙人呢!所以「惡乎成名」,怎麼會有這個「君子」的名稱?
【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】:「終食」,就是吃完一頓飯;「無終食之間」,就是這一頓飯沒吃完的時間。我們這一頓飯是四十五分鐘,最多也不超過五十分鐘。這個君子連這麼短的一個時間,也不會與「仁」相違背了。
「仁者」是什麼呢?「仁者」就是利人者,就是要對人有好處,不是對自己有好處。這個「仁」就是要利益其他人,就是那個「自利利他」。既然不能說單單利人,也利己;但是不能說是損人利己,不能做這個事情!你若損人利己,那就不是人了——不是沒有那個仁愛人的「仁」,是那個兩撇的「人」;也就是不夠格做一個人了!
【造次必於是】:「造次」,就是在那最緊張、最間不容髮的時候;在這個很慌亂,什麼都忘了的時候,也不可以把這個「仁」忘了,還要記得這個「仁」。【顛沛必於是】:「顛沛」,是在流離失所,逃難的時候,譬如有什麼大災大難,再或者有什麼意外的災難,顛沛流離。在這個時候,是行李也忘了,什麼也都忘了,甚至於連衣服都忘了穿了,流離失所,也無所根據了;在這個時候,也不能離開這個「仁」。
所以這個「仁」就是一個做人的靈魂,一個人的生命,一個人的能源;我們在佛教裏,受戒時講的那個「善的種子」,就是這個「仁」。我們若能明白這一點了,我們做人的道理就會懂了。
出處:
https://www.drbachinese.org/online_reading/sf_others/confucius_analects/confucius_analects_04.htm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