伯牛有疾,子問之;自牖(ㄧㄡˇ,yǒu)執其手,曰:「亡之,命矣夫!斯人也,而有斯疾也!斯人也,而有斯疾也!」

(八)伯牛有疾,子問之;自牖(ㄧㄡˇ,yǒu)執其手,曰:「亡之,命矣夫!斯人也,而有斯疾也!斯人也,而有斯疾也!」


【恒賢法師講解】

「伯牛有疾」:孔子另外一個弟子,他的姓是冉,名字叫耕,他的字就是伯牛。他有病,就是很嚴重的病,可以說是會死的病,沒法子治好了。所以「子問之」:孔子就去看看他的學生是怎麼樣了。「自牖執其手」:就是不進他的門,那兒有一個小的窗戶,就伸其手進去,拿起伯牛的手。「曰」:然後就說。 

「亡之」:現在他將要死了,在臨命終的時候。「命矣夫」:那個天命就沒有法子好,他的命運安排就是這樣子,有這樣的病!我們在佛教裏邊,就說是他的「業」。「斯人也,而有斯疾也」:這麼樣的一個人,怎麼會有那樣的病? 

他那個病大約就是那種很不乾淨的,或者好像是現代cancer(癌症)那樣的,就是很嚴重的病。本來那個人那麼有德行,怎麼會有這樣的病?伯牛算是在特別有德行的弟子裏邊的,第一是顏回,第二是閔子騫,第三是伯牛,第四就是冉雍。

有很多的意見,是關於孔子為什麼不進那個房間?我想這是因為有特別的禮貌。如果踩進那個門,他的弟子(伯牛)一定就想要按著那個禮貌做去;可是他病得那麼厲害,做這個太困難了!所以孔子就不要令他很不好意思,覺得受不了。他大約病得就不會起身了,別人就算要幫助他,也恐怕把他搖動了即刻會死,所以孔子就不入他的門。

【恒無法師講解】

伯牛疾病很重,幾幾乎要去世,就快死了。孔老夫子去看他,從窗戶握住他的手說,「命矣夫!」在這一段,「命」可能有兩個意思:可能是「命運」,又可能是「生命就是這樣子」──我們人就有死有生,有開始也有終了。所以孔夫子在這一段說,這是很自然的,誰都要去世;或者說這是他的定業──孔夫子可能很會天文學,就很明白他的命運,知道他要遇到這個困難,所以很可惜這種人要走。

【陳居士講解】

「伯牛有疾」:伯牛得病,並沒有說明他是某一種病,但一定是非常嚴重的病。古書上說他是癩病,就是「痲瘋」一類的病,可是並沒有說明。「子問之」:就是孔子去看他的病。

為什麼要「自牖執其手」?因為孔夫子不進到他的房間。這個「牖」字是指「南牖」,就是一個向南方的窗。《禮記》上面講,病人本來是住在一個北邊有窗的房間;假如君王去看他的時候,家裏的人就要把他搬到一個有南邊窗的房子裏頭,君王就可以向南邊坐來問候他。那麼冉耕家裏的人也是這樣做,可是孔夫子是最守禮的,他不是君王,他不願意旁人這樣來禮讓的;所以他不進去,就在門外頭用手伸到窗裏頭去,執著伯牛的手。

還有一個講法,就是說:因為冉耕的病很厲害,他家裏頭的人就恐怕他會傳染給孔子,就不要孔夫子進去;可是孔夫子非常地關心他的學生,所以他不怕傳染,他還是從窗裏頭伸進了手去握住他的手。 

因為這個病很厲害,所以他抓著冉耕手的時候,他就說「亡之」:你沒有命了!大概是抓著那個手的時候已經沒有脈了,所以他說「命矣夫」:命運就是這樣子。「斯人也,而有斯疾也」:為什麼這樣一個好的人,而又生這種不好的病?因為冉耕是孔子最好的幾個弟子中間的一個,好像顏回、閔子騫,然後就是冉耕。可是這樣好的學生又生了這樣不好的病,馬上就要死了;所以孔夫子非常的悲哀,說「斯人也,而有斯疾也」:為什麼這樣好的一個人,而有這樣不好的病?

【上人講解】

不要歪曲事實,你們要用一種很公平的心來看。好像這個【伯牛有疾,子問之,自牖(ㄧㄡˇ,yǒu)執其手,曰:亡之,命矣夫!斯人也,而有斯疾也!斯人也,而有斯疾也】:說:「這個病是死亡的病,大約人的生命就是這樣了,也是他前生的業應該這樣子!所以這樣的人,才也有這樣的病!這樣的人呢,也有這樣的病!」這聽起來,好像怨天尤人似的。「孔子也怨天尤人?」其實這不是!這就是感嘆詞,感嘆說這樣的好人,不應該有這樣的病,可是他居然有這樣的絕症。這個「病」,我們不能說他又是痲瘋,又是什麼;就是絕症,治不好的病,他已經病入膏肓了,就是神醫來了,也治不好。

為什麼孔子「自牖執其手」?就是因為伯牛的家裏以君王禮來待孔子,他不接受這種過份的招待,所以他不進房子裏邊去。孔老夫子這一不進房裏去,就引起後代這些個不守規矩的人猜想:伯牛大約是有傳染病。這是所謂「吹毛求疵」了,以小人之心,度聖賢之腹。 

這在佛教因果來說,都是示現;雖然說是那麼好的人,還是有這麼壞的病,這都是業報如此。

(編按:伯牛,姓冉,名耕,字伯牛,與冉雍、冉求同宗,魯國人。以德行著稱,孔門十哲之一,是孔門「德行科」排第三名。曾任魯國的中都宰,孔子很器重他。患惡疾,早逝,孔子十分難過。)

出處:

留言